《前三志願 vs 社區高中》選錯後悔三年?繁星推薦背後的真相!

考完會考,拿到不錯的分數,你在猶豫:「要不要填前三志願?」

但爸媽又跟你說:「社區高中比較容易繁星上頂大。」到底該怎麼選,才不會讓你後悔三年?

6/20就是「個人序位區間」公告,你會知道自己大概排在整個考區的前百分之多少。這時候,選擇高中的關鍵時刻就來了。

你該選前三志願、離家近的社區高中,還是熟悉的私校直升?今天這集,我就從同儕影響、校風管理,到升大學策略,一次講清楚。

一開始我想先跟你說個案例。之前我有一個學生,國三時來問我要不要外考?因為父母希望他可以到不同環境去學習。但是他自己比較喜歡原學校的氛圍與同學,希望可以直升高中部。後來拗不過家長,還是選擇外考到其他學校。但因為孩子性格比較敏感,到新環境沒有認識的朋友,第一個學期適應的很辛苦,連帶影響到整個學業成績退步。我相信沒有哪種類的高中是最好的,只有適不適合。

今天我會從同儕影響、學校校風,以及升大學策略三個角度跟你分析,幫助你有更全面的志願選擇思維。

 

不同類型高中的同儕影響

好學校之所以被稱為好學校,不是因為師資好、不是環境好,最主要原因是因為「同學好」。環境是最容易改變人的!就像是你去圖書館,看到別人都在安靜看書,你也不好意思吵鬧。相反的,如果你在菜市場,四周都是叫賣聲、聊天聲,你說話自然也會越講越大聲。所以,選擇什麼樣的高中,其實就是在選擇你要被什麼樣的「同儕氣氛」包圍三年。

前三志願,意味著同學的成績都很強。以前你在國中可能是班上第一、年級前十,到了前三志願的學校,一不小心就可能變成「中段」。這種落差感,對以前總是名列前茅的同學,一下子看到自己「退步」的樣子,很多時候會開始懷疑自己:「我是不是不夠好,不該來這裡。」但如果你的心理素質比較強,喜歡跟高手在一起競爭,那這種環境就比較適合你。

選擇社區高中,我覺得「自律」是很重要的評估點。因為同儕的程度落差就比較大,如果你的程度不錯,很容易成為「成績前段」的同學,可能會為你帶來「成就感」,你讀書起來可能更有幹勁。但如果你是比較容易被環境影響,剛好你所在的班級比較吵鬧、師生關係不好、同儕氣氛比較鬆散。人都是群體動物,在一個不太在意成績的班級裡待久了,就算你一開始很認真,因為沒人陪你衝,也很容易慢慢放掉。如果你的不夠自律,很容易被拉著走。

現在很多人選擇私校,原因可能是同學都被篩選過了,整體素質比較整齊。自己的孩子去念,同學不一定多強,但至少不會太爛。在同儕環境相對穩定的情況下,「不要學壞」這個基本盤,成為許多人選擇私立高中的原因。但如果私校國中直升高中部,有一個狀況可能是大家容易忽略的,就是學生容易「油條」。因為老師、同學都是原班人馬。當你知道老師的底線,你可能就容易越線。當你沒有新同學、可能也沒有競爭感,那就少了點「重新出發」的動力。

所以說,不同類型的學校,會讓你接觸到不同程度的同學。

如果你是那種容易受環境影響、需要人帶著走的學生,選對「同儕圈」會幫你省下很多力氣。

但如果你是比較自律、能穩住自己的人,反而可以在任何環境裡長出自己的節奏。

不過,學習氛圍除了來自同學,其實還有一個關鍵影響,就是學校本身的管理風格。

校風自由與嚴謹管理該怎麼選?

我高中時,唸的是「建中補校」。基本上承襲大家對一般建中的印象一樣,校風非常自由,幾乎不會有人管我們。但說也奇怪,在沒有大人管的世界,我們反而會自己管理好自己。另外,我之前在私校當老師,學校也屬於校風自由。許多家長拒絕把孩子送來的理由,常常都是「學校太自由」,擔心孩子沒人管。可是奇妙的是,這個校風自由的學校,卻是當地聲望極好的升學名校。

我曾經聽過一個教育專家說,好學校從來不管學生,因為學生程度高、信心強,他們不容許自己表現差,所以會自己管理自己。學校不用花力氣去管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反而可以花更多時間設計更好的課程。讓老師回歸教學專業、讓學生專心學習、發揮潛力。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好學校,常常與校風自由綁定。例如台大、建北附等高中。

當然,管理嚴謹的學校也有好處。在學校的管理下,學生會非常有禮貌,該穿制服就穿制服、該收手機就收手機、該考試就會乖乖念書。每天都有明確的作息表,幾點做什麼、哪個時間該讀書、哪個時間該收心,都幫你安排得好好的。對某些學生來說,這種生活反而很有安全感。在不用擔心外在事物的場景下,可以非常高效的學習。加上學校也會盡力安排各樣活動,讓學生可以調劑身心,而且不用擔心自己的學習歷程。這種環境下,唯一比較需要擔心的是,會不會等到大學之後突然沒人管,他反而不知道怎麼安排自己的人生。

所以校風自由也好,嚴謹管理也好,其實沒有誰比較好,重點還是在「適不適合你」。有些人適合在自由中自我要求,有些人需要有制度幫助他穩定步調。如果你是那種需要外力推動才會行動的人,選擇制度清楚、老師會盯的學校,會讓你比較安心。但如果你是一個對自己有期待、願意為自己負責的人,給你一點空間,反而會走得更遠。

你要思考的,不是「學校會不會管你」,而是「你需不需要被管」。

 

升大學策略

常常聽到學生選擇高中,是用「好不好繁星」來選擇。例如會考成績可填前三志願學校,但後來選擇一般社區高中,希望將來可以用比較好的在校成績來競爭繁星。在這邊幫大家簡單說明一下繁星規則。

繁星推薦最大的特色是校校等值,不管你是前三志願,還是社區高中,都用在校成績百分比跟別人競爭大學。我們大概可以感覺,前三志願的校排10%,學測成績應該會比社區高中的10%還好。但在繁星推薦的規則內,這兩者的競爭力都是一樣的。極端一點來講,如果A高中的校排1%,學測考55級分,B高中的校排2%,學測考60級分,這兩位學生如果繁星同一個科系,還是會優先錄取A高中學生。因此就有人打著高分低就的算盤,在比較弱的對手群內,取得更好的在校排名當作繁星籌碼。

關於這部分,我有三個點引導你思考:

1.繁星是一個長期抗戰:在校成績百分比是高中期間,每學年每一科的成績結算。如果你一次狀況不好,或是畫錯卡、段考前生病等等導致沒考好,這些都會影響你的在校成績表現。要一直保持高效的成績表現,我覺得是相當不容易。

2.跟你一樣想法的對手:如果同屆中,有跟你一樣想法的人,他也可以念很前端的高中,但為了繁星往下填,那你的競爭壓力也不會小到哪裡去。也許你會想,欸~對手整體比較弱,有什麼壓力?要知道,會有這種高分低就的打算,基本上目標都是想念頂大,希望在校排名可以到1%。換句話說,你們學校的繁星,就是你們幾個高手在競爭,跟其他後段同學沒有關係,這樣的競爭壓力並不會比較小。

3.學校的整體競爭力:每年新聞都會報,40幾級分上台大。這樣就會給人以為,學測不用考太高,在弱校保持在校成績就可以上台大。但我們仔細看,這種學測不高的繁星,常常會落在「熱門大學冷門科系」。一來是熱門科系的分數不容易掉太多、二來不確定是否能念得下去。如果真的40多級分,要去念頂大電機、資工這種熱門科系,他的同學都是頂標以上,那他的學習壓力會不會很大呢?我先強調,冷門科系沒有不好,如果你喜歡,那就是好選擇。但如果只是為了拿到繁星頂大的籌碼,硬去念了不這麼喜歡的科系,我覺得風險還是挺大的。

 

總結

說到這裡,其實你會發現,我沒有要給你一個標準答案。因為高中要怎麼選,真的沒有一定對或錯。

前三志願雖然強,但不一定適合你。社區高中也不一定沒有競爭力,私校直升也不代表沒有風險。

自由的校風不一定會讓你擺爛,嚴格的管理也不代表你就能好好讀書。選對環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得評估自己是否適合新的環境。除了對高中了解,更需要認識自己。

我能做的,就是把這些不同的路都說清楚,讓你在選擇的時候,能看得更遠一點。

因為沒有最好的選項,只有最適合你的選擇

留言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