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醫藥衛生學群在特殊選才裡雖然不是科系最多的,但卻是最講究熱忱、行動力,還有一點點使命感的學群。
這次我整理了十個主要科系的簡章,包括: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護理系、公共衛生、營養、運動醫學、醫檢、放射、聽力治療,以及視光學系,這些幾乎都集中在醫學大學裡。
去年我有一位學生叫做小琬。她是一位從小練跆拳道的選手,十年來從不間斷。升上高中後,她開始思考:
如果我不能一直當選手,那我能不能成為守護選手的人
於是她決定用自己的體育專長,申請運動醫學系、物理治療系,走上醫療防護這條路。
今天我就想用小琬的故事,帶你了解醫藥衛生學群的特殊選才應該怎麼準備。
我們會從四個角度來看:
一、 醫藥衛生學群在學什麼
二、哪些人適合報考醫藥衛生學群
三、醫藥衛生學群特殊選才需要的備審資料
四、如何透過自主學習相關議題,順利脫穎而出
醫藥衛生學群在學什麼?
很多人一聽到這四個字,腦中可能只會浮現醫生、護士兩個角色。但其實,這個學群背後是一整個龐大的健康守護網,裡面有很多專業分工,每個人都在不同位置上,守護著我們的身體健康。
舉例來說,護理系是醫療體系裡最前線的照顧者,負責陪伴、安撫、觀察病人的狀況;
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則是幫助病人恢復身體功能,讓他們重新走路、拿東西、過日常生活;
公共衛生系看的是整個社會的健康,包括防疫政策、健康教育、環境安全;
營養系則專門研究怎麼吃才健康,在醫院、學校、社區設計合適的飲食方案;
醫檢與放射負責做檢驗、照影像,是診斷背後的重要推手;
還有像聽力治療、視光系,也都屬於這個學群,照顧我們感官的功能。
這些科系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重視專業技能,也非常強調助人這件事。
你不一定要有醫生夢,但如果你喜歡服務人、關心健康、對生物科學有興趣,醫藥衛生學群就是很值得投入的方向。
般醫學系那麼競爭,醫藥而且不同於一衛生學群很多科系都有提供特殊選才,更願意給有實作經驗、願意主動學習的學生機會。
簡單說,這是一個既專業、又溫暖的學群。因為人永遠都會生病,加上你的專業門檻高,未來一定不怕沒工作。如果你也想用專業守護別人的生活,這裡可能就是你想走的那條路。
哪些人適合報考醫藥衛生學群?
在我翻閱這些科系的簡章中,報名資格的部分我歸納成三點給你參考。當然要根據你報名的科系做仔細確認。
一、基本學歷資格
- 公立或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高職/高中)應屆或已畢業生
- 具備教育部認可之同等學力資格(例如:自學生、實驗教育學生)
因此就算你是非應屆生,甚至是出社會的大人。只要符合這兩個條件其中之一,就可以報名特殊選才。
二、不同教育資歷學生
- 境外臺生
- 新住民及其子女
- 經濟弱勢學生
- 實驗教育或非學校型態學生
- 持有境外學歷並具大型國際測驗成績者(如 SAT)
這些不同身份別的學生,有些科系會開放保障名額,競爭壓力相對小。另外有些校系還針對偏鄉或特定地區學生開放報名資格,甚至提供獎助學金。
三、具有特殊學習歷程或才能的學生(選才核心)
- 曾參與科學競賽(如科展)、健康相關活動、醫療營隊、運動專長比賽
- 有實作經驗,例如健康推廣、社區服務、自主研究、證照訓練等
- 高中期間在生物、化學、健康與護理等科目表現優異(常見門檻為全校前5~20%)
例如運動醫學系特別歡迎具備運動防護或運動科學背景的學生;營養學系鼓勵參與過健康飲食教育或營養相關專題的學生。只要你擁有與科系相關的學習歷程,都可以報名特殊選才。這些規定都可以從簡章中得知你是否符合資格。
從上面的三點來看,我覺得特別適合報考醫藥衛生特殊選才的學生有
ㄧ、有過「助人經驗」的人
像陪伴長輩、幫同學處理運動傷害、擔任學校健康大使……只要你曾經為別人的健康做過什麼,哪怕只是一次,都可以是你故事的起點。
二、有興趣也有實作的人
你可能喜歡觀察人體、熱愛生物課、關心飲食與運動,那就不要只是停留在喜歡,而是去報一個營隊、寫一份健康紀錄、考一張急救證照。
三、持續學習成長的人
醫藥衛生特殊選才看的是你怎麼學、你怎麼做、你怎麼改變,只要你具備基礎的學習能力,並且持續性自主學習就可以。像小琬一樣,不是資優班,也不是體育班,但她主動自學貼紮、設計營隊、觀察資料,最後成功申請上夢想中的科系。
醫藥衛生學群特殊選才需要的備審資料
我統整了多所大學醫藥衛生學群的特殊選才簡章內容,歸納出申請時常見的繳交資料項目與其功能,提供你備審準備的完整參考:
一、個人資料表
內容:學生個人基本資料(含姓名、就讀學校、聯絡方式等),部分學校會加附簡要自述欄位。
目的:讓教授初步掌握申請者的背景,有時也會依此確認報考資格。通常需下載指定格式,由學校提供表單。
二、學歷與成績證明
內容:包括學生證影本、畢業證書、歷年成績單。自學生或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學生則需附上個人學習紀錄或成果報告。
目的:證明申請者具備基本學歷資格與學科學習能力。部分系所也會觀察自然科(如生物、化學)學科表現。
三、自傳與申請動機
內容:敘述成長背景、啟發經驗、學習歷程與就讀動機。
目的:讓教授了解你,為什麼想讀這科系、你做了哪些努力,進而判斷你與學系的適配度。這部分篇幅常常會有限制,例如兩千字內。
四、健康/醫療/營養/運動等相關競賽或活動證明
內容:包含過去三年內參與醫療保健、營養科學、健康促進、運動競技等活動或競賽之獲獎證明、參加證明、照片紀錄等。
目的:展現申請者對該領域的熱情與長期投入。教授會從這些資料中觀察申請者的真實行動。
五、相關證照與檢定資料
內容:例如 EMT-1 初級救護技術員證書、肌內效貼紮C級證照、健康講座參與證明、語言能力檢定等。
目的:證明你具備基礎專業知識與技術操作能力,特別有助於申請運動醫學、護理、物理治療等科系。
六、自主學習成果與學習紀錄
內容:如高中自主學習課程報告、自選主題研究、健康日誌、問卷分析等。
目的:評估申請者的學習能力、反思能力與與未來研究潛力,也補足在校成績較不完整的表現空間。
七、其他有利審查資料
內容:推薦函、社團經歷、幹部證明、志工證明、創意專題、成果作品、影音連結、圖表簡報等。
目的:補充個人特質與潛能,強化申請者的整體形象與說服力。
建議提供具體可見的成果,小琬就利用夏令營的數據紀錄與流程設計,讓資料既有故事性又具專業度。
如何透過自主學習相關議題,順利脫穎而出?
我輔導特殊選才的經驗裡,尤其是醫藥衛生學群,教授更想看到的,是你有沒有能力從一個議題中,發現問題、行動學習、反思成長。
我用小琬的真實案例,幫你整理出三種最有機會被看見的自主學習類型,每一種都對應一種醫藥衛生學群會欣賞的特質。
一、以「實際需求」出發的健康照護行動學習
主題方向:運動傷害預防、急救技能學習、體適能設計、教學策略調整
小琬因為一次比賽看到選手受傷、卻沒人會處理,決定自學傷害防護。她去考 EMT-1 初級救護證照,學貼紮,甚至到防護員身邊觀摩,之後在道館當助教幫忙處理學生的小傷。
學習方法建議:從你真實遇到的照顧別人的經驗出發,發展出一段有觀察、有練習、有改善的歷程。利用考取證照取得專業知識、實地觀察記錄、技術練習影片、反思報告
這種自主學習,最能展現你關心別人的真實動機與行動力。
二、以「數據與觀察」為基礎的健康科學研究
主題方向:體能改變分析、飲食與運動的紀錄、學習行為與健康狀況關聯
小琬在自己籌辦的兒童體適能營隊中,設計問卷、紀錄每個孩子的表現變化,還用表格與回饋來分析課程效果,並根據觀察即時調整教學設計。
學習方法建議:設計一個可以紀錄的實驗或活動,透過問卷、測量、前後對照等方式產生數據。以提出假設 → 設計活動 → 蒐集資料 → 整理分析 → 改進設計的流程進行學習。
這類型的學習最能展現你具備科學素養與研究潛力,是公衛、營養、物理治療系應該都喜歡看到的表現方式。
三、以「不同對象的溝通與服務」為主軸的教學設計
主題方向:健康促進活動設計、特教學員體能訓練、社區推廣與運動指導
小琬設計課程教小學生、指導特教生,面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她就設計不同的學習方式,並且在營隊中接觸雙胞胎、情緒障礙等特殊案例,親自設計教學應對策略。
學習方法建議:選擇一群你想服務的人(例如長輩、小孩、特教生),為他們設計活動或課程。並且記錄整個教學過程、挑戰與改善策略,並蒐集回饋資料或影片
這類學習能呈現你的溝通力、觀察力與助人動機,也是醫藥衛生學群招生最重視的人格特質。
- 我曾經遇到什麼問題? → 問題導向學習
- 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做了什麼? → 行動與紀錄
- 我從中學會了什麼? → 反思與優化
從這三的方向來進行相關的自主學習,不一定要做得很大,但一定要做得夠真誠、夠深入。從每一次帶活動、每一次幫人解決小痛點開始,記錄下來、反思整理,就能成為一份強大的申請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