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有一個學生,阿佑,靠著在Google Play上架他自己製作的兩款恐怖生存遊戲,下載量分別突破一萬次及五萬次,他說最困難的,不是寫遊戲程式,而是怎麼符合在Google Play的上架規定,卡在錯誤訊息好幾天。但靠著查文件、看影片、各種嘗試,他一個人解決了所有問題。後來他把這個經歷,整理成具有個人特色的備審資料,順利透過特殊選才錄取資工系。
今天的內容我想跟你分享資訊學群是什麼?特殊選才需要哪些資料?錄取的關鍵是什麼?以及如何現在開始準備?
資訊學群簡介
台積電、輝達市值不斷創新高,你知道誇張到什麼程度嗎?有人說,如果15年前你買比特幣,現在會賺100倍;但如果你買輝達的股票,會賺2萬倍。截至目前為止,黃仁勳的身價已經成為全球第8名。
為什麼這種半導體、科技業會有這麼大的需求?所有最好的旗艦手機,都要用台積電的處理器。最強大的AI,都要用輝達的晶片。說台灣的電腦產業,控制著全世界,一點也不誇張。所以資訊人才非常的有發展。
而且資訊學群涵蓋的領域非常廣泛,畢業後的出路極為多元:軟體工程師、AI 工程師、資料分析師、資安專家、雲端架構師、遊戲開發者等,幾乎所有產業都能看見資訊人才的身影。也因為這種廣泛的適用性,加上高薪與穩定的就業前景,資訊學群成為近年台灣最熱門的升學選擇之一。
今天的內容我將聚焦在資訊學群中,最核心的科系:「資工系」來詳細談談。
資訊工程系,簡單來說,就是學「電腦的語言」和「讓電腦幫人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大學四年,你會學三大核心:
- 程式設計與演算法 — 這就像是電腦的邏輯思維課,教你用不同語言(C++、Python、Java…)寫出能運作的程式,並用演算法讓它更快、更聰明。
- 電腦系統與網路 — 了解電腦是怎麼運作的,從硬體到作業系統,再到網路如何傳遞資料。
- 應用與專案開發 — 把所學應用在各種領域,例如遊戲、AI、資安、App、物聯網、機器人等。
如果你喜歡用電腦解決問題、做出能被很多人使用的東西,或者想用科技改變生活,資工系會是一個非常值得投入的選擇。
資工系特殊選才需要什麼資料?
我翻找去年超過20所校系的簡章,大多數學校的要求資料可以分成三大類:
1. 比賽&檢定 — 有實力的直接亮成績
如果你曾在跟資訊、電腦、數學、程式設計有關的比賽拿到名次、優勝,報名就很有優勢。
- 國際或全國級比賽:例如國際資訊奧林匹亞、全國資訊科學競賽。
- 專業技能競賽:像是資安競賽(CTF)、程式設計賽、網頁設計賽
- 跨領域創新比賽:AI 應用、機器人競賽、Hackathon(黑客松)、創意發明比賽
- 檢定成績:APCS、CPE(大學程式能力檢定)達到一定級數
2. 專題&作品 — 用成果證明實作能力
比賽第一名往往是少數,而且也需要運氣。這時候作品也能證明你的實力。之前我有學生檢定比賽不強,但是透過自學進行手機遊戲開發,成為特殊選才重要作品。例如程式專題、APP、網站、遊戲開發。或者AI應用、物聯網應用、自動化裝置、資安工具。另外相關科展作品,即使不是第一名,也有加分機會。
3. 熱情&潛力 — 讓教授看見你的未來
得獎或作品叫做結果,要達到結果就需要有過程。你可以透過你投入的時間、精力以及長期投入,來展現你對資工的熱愛與潛力:
- 例如自主學習程式兩年、參加社群或讀書會。
- 有參與過相關的營隊、課程
- 在校內資訊相關課程表現突出
- 提供完整學習計畫,讓教授投資你的未來。
實際要準備的五類資料
雖然每個校系規章不太一樣,但從各校簡章來看,大體而言同學大致上需要把各項資料整理成以下五大種類:
- 基本身份證明:身分證、特殊身分佐證、學校要求的表單。
- 學校成績:高中歷年成績單,非典型教育附學習報告;資工系通常會特別看數學、物理、英文。
- 自傳 & 申請動機 & 讀書計畫:你的背景、為什麼選這個系、進來後的學習藍圖。
- 佐證資料:比賽獎狀、檢定證書、專題作品、科展報告、營隊結業證書、社群參與紀錄等。
- 推薦信(部分學校要求):1~2 封,由老師或專業人士撰寫。
資安外加名額
這兩年多了資安外加名額,名額雖少但競爭母群也小。只要有 APCS 、資安競賽獎項、資安專案或課程結業,就能用專業利基直接切入,避開一般組的激烈競爭。
簡單一句話總結,要特殊選才資工系,不一定要第一名,但一定要讓教授看到「你在資訊領域的成果證明」。
資工系特殊選才錄取三大關鍵
講這麼多,那錄取的關鍵是什麼?在我超過十年的輔導經驗中,我認為你的備審資料中,應該要具備以下三大關鍵。
1. 可量化的實力證明
幾乎所有校系的簡章,都需要「可量化」的證明,例如 APCS成績,或比賽名次。教授用這種硬指標快速篩選,不用花很多時間判斷你的水準。我的學生阿佑,拿下 APCS 實作四級、觀念四級,在資訊能力競賽拿到佳作、國際資訊奧林匹亞初選 111 分。這些成績不一定很強,但讓教授在翻資料時,一眼就了解他的專業水準。
2. 有說服力的專題作品
資工系最重要的就是要能「解決問題」,通過檢定考試,不一定能實際做出成品。就像到駕訓班考過駕照,還不一定能在路上開車是一樣的道理,專題作品就是極具說服力的證明。本來阿佑備審的重點都只放在考過什麼檢定,我告訴他,他的亮點在「作品」。高一到高二,他用 虛幻引擎開發了四款遊戲,包括下載量破五萬的《SCP In Backrooms》。另外,他不只是完成遊戲,還會根據玩家回饋優化內容,並且用Discord 社群累積粉絲。這不只證明他的技術,也證明了他解決問題的能力。
3. 長期投入與明確動機
幾乎每個科系都需要提供「自傳、申請動機、讀書計劃」。自傳代表過去在資訊領域的投入,申請動機代表現在對科系的理解,讀書計劃則代表未來的學習潛力。如果你已經已經長時間學習資訊相關知識,那就可以推測你應該未來四年在資工系學習會比較適應。如果你又有一個具體的大學四年的學習方案,那就非常容易取得教授信任。當時我就跟阿佑討論,「將來想做什麼?」他說:「想將 AI 應用到遊戲 NPC」,那時我就覺得這是個很有趣的方向。於是我就請他在申請動機與讀書計劃中,好好介紹這個想法。
資訊領域特殊選才的自主學習計劃三步驟
既然量化成就 + 專題作品 + 長期投入,這三者缺一不可。那我們應該怎麼開始提前準備呢?以下我給你三個自主學習步驟參考:
步驟 1:鎖定一個領域
比起什麼都學。多方嘗試後,先選一個有興趣的資訊領域,深度鑽研,在時間成本上會比較低。不然高中生其實課業壓力還蠻大的,你又花很多時間學習不同的資訊知識,大概你也不太容易顧到成績。但如果你集中火力在同一個方向,累積第一個成果。你的起跑點就會比別人快一步。
步驟 2:邊學邊做專案
不要等「學會了」才開始做。阿佑的第一款遊戲,也是邊查資料邊完成的。無論是小型 APP、網站、機器人程式,都要邊學邊做,以問題導向去學習,實作能力才會快速進步。過程中遇到問題,記錄你怎麼解決,這些細節能放進備審資料。
步驟 3:公開展示與累積紀錄
再好的作品,如果沒被看到,就等於不存在。你需要把成果放到可以驗證的平台,並建立「持續更新」的紀錄,讓人看到你是長期投入的人。像阿佑他就把遊戲上架到Google Play。你也可以放在你的個人網站、部落格,讓教授能直接點進去看你的紀錄學習與開發過程,包含遇到的問題與解法。定期更新數位軌跡、更新日誌,讓教授知道你不是一次性衝刺,而是持續優化。這樣做的好處是,你的「數位足跡」會在申請前就建立起來,成為一份不需多解釋的活備審。
總結
我們來為今天的內容做個總結。想透過特殊選才進資工系,你要準備的不是一份「漂亮的履歷」,而是一段能說服教授的故事。這段故事要有量化成就,證明你現在的能力;有專題作品,讓人看得見你能把事做完;還要有長期投入,讓教授相信你進來之後會持續成長。
而自主學習的三步驟,就是幫你把這三件事一步步做出來:先鎖定一個方向,專心累積成果;邊學邊做專案,把學到的馬上用起來;最後,把成果公開展示、持續更新,讓你的努力變成一份不需多解釋的活備審。
記住,特殊選才不是選「最完美的人」,而是選「會不斷進步的人」。現在開始的行動累積,就是未來改變錄取結果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