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考高分,你必須好好睡覺!

很多前三志願的學霸都說:想考高分,一定要好好睡覺。
你是不是也納悶過:讀書時間都不夠用了,還能睡這麼多?這真的不是騙人的嗎?
最近我讀了一些睡眠與學習相關的書籍,以及過往學生的經驗分享,整理出這支影片,幫助你了解:為什麼「睡覺」才是你考高分最重要的一把鑰匙。
我會跟你說大腦在你睡著後發生了什麼、學霸為什麼堅持早睡?
最後還會教你三個做得到的小方法,幫助你睡得安心、記得更牢。

為什麼明知道熬夜不好,我們還是熬夜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熬夜讀書」沒效率,記憶力差、專注力也會下降,還會影響隔天表現,甚至身體健康。但是為什麼我們還是會選擇常常讀到凌晨一兩點?
我以前也是。我覺得我是屬於那種認真的學生,考試前如果太早睡,總是覺得有罪惡感,覺得多努力一下準沒錯。甚至還會說服自己,深夜唸書比較安靜,最好一路讀到早上,趁記憶猶新去考試。但我發現,當我熬夜唸書,成績從來沒考好過,頂多只是剛好勉強及格而已。那時就擔心,都熬夜唸書才勉強及格,如果再多花時間睡覺,成績不就往下掉了。

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當時只是需要一個掌控感,想撐出一點點學習的進度,來對抗心理的不安。換句話說,熬夜可能是我們焦慮的表現方式。努力沒有不對,只是我們可以用更科學一點的方式努力,了解睡眠與記憶的關係,讓你睡出分數新高度。

 

睡覺時,大腦在偷偷幫你記憶

那睡覺到底是怎麼影響我們的記憶力?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看到一個人,覺得超眼熟,腦袋裡快要冒出名字了,但就是想不起來。整整一天都在想,但你怎麼樣都想不起來。結果隔天早上刷牙時,「欸!他的名字叫……」突然就這麼想起來了。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其實你睡著的時候,大腦反而在加班,默默幫你整理、分類、備份你白天學到的東西。

神經科學發現,我們的大腦會在睡覺時,像圖書館員一樣,把白天吸收的資訊從海馬迴(短期記憶區),搬運到大腦皮質(長期記憶儲存區)。這個過程就叫做記憶鞏固

《為什麼要睡覺?》這本書中,提到一個很有趣的實驗:
研究人員找來兩組人馬,一組在晚上學單字→睡覺→隔天早上考試;另一組則是早上學單字→整天活動→晚上考試。準備時間一模一樣。結果發現,晚上學完馬上睡的那組,記憶力明顯更好

因為他們學完就睡覺,大腦立刻啟動「整理模式」,像掃描機一樣,把剛學的單字一個一個掃進長期記憶。
而早上學的那組,還沒睡就經過了一整天的刺激和干擾,資訊早就被沖淡了。

更厲害的是,睡眠不只強化知識記憶,還能提升技能記憶與創意思考能力
在我們的睡眠中,有一個關鍵階段叫做快速動眼期(REM),這時大腦會重新整理、串聯你白天學過的東西,找出你沒發現的關聯。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創作者會說,靈感常常是「睡醒後才突然冒出來」的。

快速補充一下:快速動眼期(REM)是你在睡覺時眼球在眼皮底下快速左右轉動的階段。雖然身體完全放鬆,但大腦非常活躍,就像你醒著一樣,會重播、整理、創造記憶內容。許多夢境就是在這個階段發生,夢會很跳tone,就是因為大腦正在重組不同片段的記憶。

比如披頭四的〈Yesterday〉,就是作者在夢中聽到旋律,醒來後馬上記下來的。
史蒂芬金的第一本暢銷小說《Carrie》,也是在他打瞌睡時,靈感突然浮現的。

但要讓大腦進入這個高效整合狀態,光睡一下是不夠的。因為我們的睡眠是每90分鐘一個「週期」,重複好幾輪。每個週期會經過深層睡眠(NREM)快速動眼期(REM)這兩個階段。

  • 深層睡眠中,大腦會穩定你學到的事實知識,幫你分類和搬運;
  • 而在快速動眼階段,大腦會把這些知識重新連結,整合、創造、加入情緒元素。

這些記憶處理的過程,不是一兩輪就能完成的。要讓大腦有足夠時間整理你一天的學習資訊,通常需要跑到第4~5個睡眠週期
也就是說,你至少需要睡6~8小時,大腦才能完整完成這套記憶鞏固與創意整合流程。

如果你只睡4小時,大概只能跑2~3個週期,大腦很多該處理的資訊還來不及處理就被叫醒了。這代表你今天背的單字、公式、報告內容,可能都還停留在「短期快取記憶」裡,根本還沒來得及存進大腦的長期倉庫

背不起來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沒給大腦時間幫你整理記憶。

另外順便也提醒你,睡前滑手機不只會讓你晚睡、減少睡眠週期,還會塞進大量訊息,增加大腦負擔。該鞏固的沒鞏固,反而記住一堆沒營養短影片,就太可惜了。

「讀書是輸入,睡覺是儲存。好好睡覺不是偷懶,是讓你記憶高效的學習技巧」

 

怎麼睡,才真的能記起來

1.固定時間睡覺,大腦才會習慣自動化整理

不是有睡就好,要固定時間上床,每天讓大腦習慣什麼時候要開始「備份」今天的記憶。最理想是晚上11點前睡覺,早上7點前起床,這樣才有機會跑滿4~5個睡眠週期。當然如果你無法這個早睡,你就要強迫自己,不管有沒有讀完,就固定時間睡覺,讓大腦習慣自動化整理記憶。

2.全家一起斷網,讓你安心睡覺

晚上最容易分心的就是手機,常常想說「滑一下就好」,結果一小時就突然過去了。像我昨天晚上就想睡前看一下手機,結果打開社群網站就一個一個短影片不段刷下去,一小時就這樣過去了。網路的誘惑力真的很難抵擋。所以建議全家一起「斷網」或「關Wi-Fi」,把手機集中放到客廳或餐桌上充電。一個人抵抗誘惑很難,但全家一起數位排毒,睡眠效果會好很多。

3.睡前寫下你卡住的問題,交給大腦去想

如果你今天有一題怎麼想都不會、一段歷史背不起來,別再硬撐。拿一張紙,寫下你今天卡住的問題,然後就去睡覺。對,你沒聽錯,就是去睡覺。

這有兩個好處:

第一,寫下來,就不會腦子一直轉、轉到睡不著。你只是暫時交給大腦,不是放棄,而是切換角色。

第二,大腦在你睡覺時,會偷偷幫你整理這些片段。
在「睡眠學校」這本書中有提到一個案例:有個人睡前把自己的問題寫下來,每天早上專門空出了60分鐘,嘗試解決前一天寫下的問題,最後總是得到非常好的答案。

我記得之前我有個很認真的學生,但在學校成績都不太理想。可是最後高三時,他的成績突飛猛進,最後一路衝到成大。當時我就問他:「很久不見,你怎麼突然進步這麼多?」他跟我說:「單純努力沒有用」。他看了一些學習方面的書,明白成績進步的關鍵在於讀書方法的優化。其中最重要的改變,就是好好睡覺。他說只要他固定時間睡覺,就算沒有多花時間讀書,那次段考成績就會自動提高。經過兩三次驗證,他知道這是有用的改變。當然,他還有很多讀書方法的調整,這些我們以後再做影片跟大家分享。但從這位學生的例子,我們可以知道,光努力是不會讓你成功的,你需要用正確的方式努力才會。

 

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拆解了兩個迷思:

1.熬夜不是努力的象徵,而是焦慮的逃避方式。你不是不夠認真,而是太想掌控結果,才會一直撐著不肯睡。

2.記憶力不是靠死背,而是靠大腦在你睡著的時候,默默幫你整理。真正厲害的學生,不是背得多,而是懂得怎麼讓自己記得住。

你現在知道了,大腦有它的睡眠節奏,每90分鐘一個週期,白天讀的東西,要靠晚上的睡眠才能變成你真正的知識。想要記得住,讀書的結尾,不是背完一章,而是好好關燈睡覺。

所以,請記得這句話:學習是輸入,睡覺才是儲存。你讀進去的,要靠睡覺才能留下來。

留言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