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說結論,
想要有最成功的人生,
國中會考只要考5B+就好。
這個週末就是國中會考,
我相信許多學生家長
對於第一次的大型考試
有相當多的期待與緊張。
期待的是希望自己
可以考出一個好成績,
未來可以選擇更好的高中,
邁向成功的人生。
緊張的是擔心自己沒考好,
落入人生的失敗組。
看起來考到好學校,
是提升人生成功率的重要關鍵。
但…真的是如此嗎???
最近看完老高與小茉的
『真正的人生攻略』
真是顛覆我的想像啊!
成功的人生,
原來都取決於「運氣」。
2022年由三位義大利的經濟學家
共同發表的一篇得獎論文:
『天賦與運氣:隨機性在成功與失敗中的作用。』
獲得當年的搞笑諾貝爾獎。
你別以為看到「搞笑」
就認為這個獎項沒什麼。
搞笑諾貝爾獎只是研究的題目很搞笑,
但是研究水準
是不亞於真正的諾貝爾獎。
這篇論文的研究結論是:
「人的成功與天賦才華無關,
成功關鍵是:運氣。」
它的研究方法是
在一個社會模擬系統中,
設定了1000個小人,
每個人有不同的能力值。
綠點是好事;紅點是壞事。
每個人都隨機遇到綠點紅點。
遇到綠點就有機率資產翻倍,
遇到紅點資產就直接減半。
這個虛擬世界模擬了40年,
模擬了一萬次,
都得到一樣的結果:
「只有一個人變成富豪,
其他人財產都趨近於0。」
變成富豪的人雖然都不一樣,
但卻有兩個共通點,
1.富豪只遇到綠點,幾乎遇不到紅點。
2.成為富豪的能力值都落在中間偏右。
看完你覺得人生不用努力了嗎?
我的體會是:
這個研究不是告訴我們不用努力,
而是「時間有限,要努力遇到好事」。
假設人生現況的公式是
《能力值×機運=人生現況》
帶入數字變成
0.9×1=0.9
0.6×20=12
兩者差13倍。
國小之前,亞洲學生的學力表現
總是全球頂尖的行列。
但為何成年以後,
卻是歐美國家有更好的表現?
我想,在高中以前
我們都被課業壓榨的太厲害,
導致我們上大學、出社會,
都不想再學習了。
但是歐美國家的教育,
在18歲以前比較讓孩子嘗試探索,
使得他們對學習比較不會排斥,
這讓他們更有能力面對變遷的社會。
曾經有一份報導,
説現在知識變化的太快,
你大二所學的知識,
在你大四畢業那年就已經過時了。
半年前,誰料想得到
chatGPT會被發明出來?
三年前,誰知道新冠疫情
讓人類開始遠距工作?
我大學四年從來沒有
任何一位教授、任何一本課本
甚至任何一張考卷,
要我們學習「線上教學」,
這都是出社會後才開始學習的技能。
誰能快速適應變遷的時代?
只有願意學習跟進步的人,
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
當然,我不是說讀書不重要,
只是這個研究告訴我們,
我們只需要成為中間偏右的人,
剩下都靠運氣。
但我個人的解讀,
我們需要成為「各領域」中間偏右的人。
要成為馬雲,不需要是經濟學者,
只要懂經營、懂市場、懂行銷,
相關領域都是中間偏右就可以,
再來,就是要努力提升「運氣」。
怎麼增加運氣?
我想沒有具體方法;
但我們可以用時間
去換取遇到好運的機會。
如果一個月你有29天
都在努力讀「課內書」,
只剩一天的你,
可能只會想好好休息。
但如果你一個月只花15天
就可以考個6、70分,
剩下15天,你起碼會有10天,
去讀讀課外書,
去認識不同的人,
去網路上學習新的事物吧!
不斷花時間投入專業,
固然可以提高能力值,
但同時,你也沒有時間
去拓展視野,
那遇到好運的機率也會降低。
這禮拜要國中會考,
如果你的成績是中間偏右,
成績出來是5B+
我要恭喜你,
你可能是最有機會
獲得最成功人生的人。
不要讓過期知識,
打壞學習的胃口。
保持嚐鮮的心態,
創造人生的成功。
雲端輔導室,陪伴你生活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