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科測驗放榜前一週,一定要先找到「它」才能填志願!

111分科測驗準備在7/27公佈成績

你的心情是不是忐忑不安?

很想趕快知道可以去哪裡做落點分析

確定自己可以錄取哪一間學校

不要急,今天我會告訴你放榜前你應該做什麼

讓你在分科測驗填志願上可以更快上手

 

這是一個用生活實例提供專業輔導知識的頻道

希望能夠提供你在生活難題上的建議

我是47,每週8分鐘

雲端輔導室,陪你聊聊心裡事

 

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我之前在個人申請前

也發佈過一支類似的影片

希望你不要太早去做落點分析

原因是成績還沒出來

所有的落點分析都是空談

我們在做落點分析一定需要有依據

如果有越準確的數據

那我們所做的落點分析就越準確

最準確的數據是什麼呢?

就是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會在7/27公告當年度之各系組招生名額

採計科目組合成績人數累計及其最低登記標準分數

這些事什麼樣的資料呢?

首先是各系組的招生名額

之前許多人都在問分科測驗的名額有多少

這個名額一直無法查到

原因是分科測驗本來有核定的基本名額

但是最後公告的名額數量

是核定名額加上繁星與個人申請的缺額才能確定

今年總共有10294個個人申請缺額會回流到分科測驗

比去年多了4029個

其中台大、成大也有上百個缺額

如果想要知道比較詳細的

可以去我之前的影片看看

那裡有很詳細的分析唷

每個科系最後確定的名額會在7/27公告

 

第二份資料,也是最重要的資料

採計科目組合成績人數累計

就是不同的考科組合上總共累計了多少人

讓考生可以判斷自己大概的位置

我們拿去年的來看一下你就知道

這裡有英數甲物化生、國英數乙歷等76種組合

我們在點進去看看

假設你要報考的科系看這五科

如果你考個380分

那你就落在1600多名,前13%左右

我們通常會用累計的來估算落點

但是這次國英是用學測的分數做轉換

然後大考中心說不提供指考時期

考試分發入學管道成績換算新制的相關資料

以免造成混淆

...

那真的是要瞎猜了

不是啦,我的意思是說真的要依照興趣去填志願了

以前大概輸入個落點分析系統就可以猜到七八成了

但是今年有這些變數,其實真的蠻難預估的

但我想應該也不用太緊張

一定會很有很多專家提出他們精密的落點分析算法

到時候我們再來參考就好

 

第三個最低登記標準分數

好,不重要

唉唷,那個就是不能填這個組合的最低門檻分數

但那分數都很低,應該不會影響太大

 

那放榜前我們可以先做什麼準備呢?

其實不是分數的換算

你有更重要的事,那就是去找100個志願

你不要以為填100個志願很容易

根據我的經驗

同學大概填個2.30個就填不下去了

不是同樣的科系都填完了

就是願意填的學校就是那幾間

覺得有填落點分析出來的志願就好像錄取了一樣

因為填太少而落榜的我就看過不少個

雖然這不是多數,但難保有可能是你啊

加上今年變數這麼多

你怎麼知道你填的區間分數會不會突然飆高

像學測那樣

所以我強烈建議同學要審慎評估

只要你合理填滿100個志願就幾乎不會落榜

我說的合理

是你就評估夢幻、合理、保底志願的那種唷

不是你明明只有中間成績

卻每個都填台清交那種的唷

 

那要怎麼找到100個志願呢?

首先,先挑出你想要念的主要科系

例如你想讀資工

你就把你可以填的、願意填的資工都列出來

這樣算算大概20來個

再來是次要的,可能是相關科系

例如光機電、不分系啊、資管啊等等

這個地方認真一點應該也可以找出2.30個

那就剩下最後的50個應該怎麼找

我的建議把眼光放遠

去想想10年後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的世界

那個時候需要什麼樣的工作

對,就是去想未來的工作型態

未來有85%的工作還沒出現

而且這個數字已經越來越高了

之前都只有4.50%左右

你現在看到的工作

可能未來不會再有需要

但是同樣的,會有新的工作型態出現

上週日的直播中

很多同學問我雙主修的問題

我認為每個大學生都至少要輔修另一個專長

才可以增加未來就業的競爭力

如果是相關科系做輔修、雙主修

基本上沒有太大毛病

但我不認為這樣會讓你大幅提升競爭力

你想想唷,如果你是讀商管類

你去輔修英文,但是英文好的一大堆

這樣是不容易佔到優勢的

比較有想法的就是英文是基本功

你可以去修個俄文、印度文等等

這樣跟你競爭的人就比較少了

但如果是我,我會選擇把優勢拉到最大

什麼意思?

你聽寫作機器人嗎?

現在透過AI的演算法

機器人可以模擬學習,快速產出文章

而且品質很不錯唷

那像這樣的機器人就是資工+中文

這幾乎是一二類組的極端了

如果在你身上同時擁有這兩種極端

你做出來的寫作機器人

應該會比純二類的來得更像人類的文章吧

再舉一個例子,工程+藝術

美型家電賣得永遠比實用性家電來得好

一定還有許多是我們沒想到的極端結合

有這樣的思維,應該可以突破你填志願的限制

後面50個志願你就可以挑一些你還可以接受

或者壓力沒這麼大的科系

假設不幸錄取比較後面的志願

你還可以讀得下去

讓你的成績可以維持在前段

用這樣的成績去申請其他的雙主修、輔修

在同一所大學選修不同的課手續相對不麻煩

所以建議你可以去找科系種類比較多的學校

上了大學可以再慢慢選擇其他領域

如果你一直想不到想要雙主修什麼

有幾個應該是比較萬用的可以提供你參考

科技領域應該是未來會持續發展的產業

語文領域是比較穩定的需求能力

行銷是最近比較新興的剛需能力

另外我覺得運動其實是我蠻看好的產業

因為以後所有東西可能都是由機器人代勞

人類活動變少,身材就容易走樣

那身材管理、健康管理就很有市場了

你看看前一陣子劉耕宏紅得跟什麼似的

當然,如果你有更多特別的想法

都會比我提的建議還要好

 

特斯拉的人型機器人預計2023年開始量產

而且才要價2.4萬美金

其實這個價錢一定會隨著時間越久越便宜

直到每個家庭都有一台

當然我不是要說你的工作會被取代這件事

我想提的是,未來人類可以做的事情

可能不再是你眼前看到的工作型態

我猜人類要做的應該是更高層次的工作

我目前想得到的就是去滿足人的需求

人是社會的主體

不管什麼時代,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人類服務

甚至可以說就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求

才有這些工作

在這個不變的核心信念中

改變的只是人類需求的內容不同而已

以前可能只是基本的食衣住行

現在可能是內心世界的陪伴

未來,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囉

 

最後做個總結

考前一週你有比落點分析更重要的事

就是去找100個志願

喜歡的放第一批

相關的放第二批

以雙主修、輔系為考量的放第三批

思考的眼界放遠到十年後的世界

 

如果你覺得我的影片對你有幫助

希望你可以點個讚

這樣就可以方便保存影片

如果你有什麼升學相關的問題

可以在下方留言,我會一一回覆你

 

雲端輔導室,陪伴你生活大小事

我們下週見

 

留言

購物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