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四)是112年學測放榜的日子,
從這天開始一個月,
輔導室會成為學校最熱門的處室。
「自願性個案」會源源不絕的湧入,
每位高三生都會異常的聽話。
當你叫他先做事前功課,
把科系相關的數據整合完畢,
那效率之高,
高中三年未曾見過。
當老師們開始「算命」時,
學生那充滿信仰的眼神,
會讓人誤以為走進神壇宮廟,
拿著學測成績準備開始博杯。
其實落點分析不是未卜先知的鐵板神算,
它只是透過數字來評估你的勝算,
但你的未來發展,世界的變化
老師算得到嗎?
李開復 先生
在他的「AI新世界」書中提到
10個高枕無憂的工作
10個有驚無險的工作
10個外強中乾的工作
10個最危險的工作
我從文章中歸納幾個特性
造成這樣的分類,
流程固定性、資料敘述性、
靈巧應變性、人類情感性。
固定對應的就是變化,
在凡事講求SOP的原則下,
重複性高變動幅度小的工作,
絕對是被取代的第一名。
人類大腦雖然有無限的潛力,
但巨量資料的輸入與分析預測,
絕對無法與電腦匹敵。
任何精密機械動作的研發,
都是以人類肢體的靈巧性為目標,
除非有外星生物當樣本,
不然短時間內人類的靈巧動作都無法被超越。
人類的情感是最為珍貴,
且無法被複製量化的資產,
用AI,還是被AI用,
就是決定你是否被取代的分水嶺。
來自AI的衝擊,又快又猛。
5-10年後才會進入職場的高中生,
要怎麼做好應對?
我認為下個月開始的志願選填,
如果你是用以下三種心態選填,
5-10年後,
你將會處在職場的絕對劣勢。
1.用分數決定大學志願。
2.只想做輕鬆的工作。
3.聽話,沒有自我想法。
志願分數的高低,
都是取決於就業的競爭力與發展性。
隨著科技的進步,會有許多工作消失,
同時也會創造新的工作型態。
根據統計,每消失一個工作,
就會增加1.3個工作,
工作機會絕對會越來越多,
但能承接這些新工作的人口卻未必增加。
這個世代許多年輕人,
寧願每個月輕鬆賺兩萬,
也不願意流汗月入20萬,
廉價勞工不斷增加,財富越來越集中。
每次我問學生以後想做什麼,
最常聽到的答案是:「還沒想」。
台灣高中生沒有未來想像的空間與習慣,
最後只能讓我們這些生涯算命師,
不負責任的決定你的未來。
榜單對學校經營來說很重要,
但有時我們不是故意都要你填好學校,
因為這些好學校資源多、科系廣,
去那邊你才有後悔,重新選擇的機會啊!
身為高中生的你,
如果對未來已經有想像藍圖,
我相信大部分老師都願意為你
指點迷津。
下週開始志願選填,
47老師的建議有三個,
1.興趣大於現況。
2.基礎優於應用。
3.專精先於跨域。
我們的生涯選擇思考點
需要站在5-10年後,
現在的職業發展現況,
一定與現在的情況不一樣。
而「興趣」可以超越時間的限制,
讓你不斷進步,成為時代頂尖。
基礎通常是比較無聊的,
但當基礎打穩,就可以應用任何領域。
就像櫻木花道明明有天才般的體能,
但卻被要求有練基本動作。
縱使百般不願意,
還是乖乖聽彩子的話練習基本動作。
當他完成基礎訓練後,
搭配他勁爆的體能,
就能在球場上所向披靡。
如果你不知道念什麼科系,
選擇基礎性高的科系打好專業基底,
未來生涯發展的可能性會更高,
而且錄取分數還比較低。
例如當大資工時代很熱門,
資工系分數就爆高,
但你也可以考慮去念數學系,
未來也可以朝資工領域發展。
我們知道跨領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但能夠跨領域的人,
是有一定的專業強度,
再增加另一個專業面向。
如果你沒有精通領域,
又去跨領域,
那很可能變成樣樣懂,
樣樣不精的尷尬局面。
別讓分數決定你的未來,
自己的道路自己走出來。
雲端輔導室,陪伴你生活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