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學習歷程不要多元,必須精準。

【學習歷程不要多元,必須精準。】

你知道YouTube一天
上傳影片的數量,
我們需要花80年才看得完嗎?

這樣的影片資料庫,
讓YouTube已經不再是一個
娛樂性的影片平台,
它變成全球第二大的搜尋資料庫。

「解決問題」
成為YouTube最大的功能。
如果你在猶豫
要不要買剛出的最新手機,

只要一天,
就會有無數的開箱影片
幫你分析你是否
適合買最新款的手機。

如果你沒空讀一本好書,
只要在YouTube上輸入書名,
就會有人讀給你聽,
甚至會幫你整理好重點。

如果你正在玩的手遊,
出了一隻OP神角,
你在想要不要拿出魔法小卡課金,
會有一票遊戲實況主

用影片呼籲你:
「這隻神角先不用點滿,
因為會上Ben位,
不要浪費錢。」

並且提供你「客家」的點法,
讓你不用花錢就可以先虐菜。

《多元沒有價值,精準才會被信任!》

YouTube已經從娛樂性質
升級成問題解決的搜尋引擎了,
任何問題,都可以
在YouTube上找到解答,
而且不只一種答案。

那請問,你會比較信任誰的影片?
你可能會回答我:
「看誰比較專業吧!」

但我們都不認識這些youtuber,
如何判斷其專業性?
最直接的判斷方式就是看數量。

例如A頻道只有一支手機開箱影片,
B頻道卻有100支,
你應該會認為
B頻道比較有說服力吧!

但數量不是唯一的指標,
這100支影片有時拍生活日常、
有時評論時事、
有時做開箱影片,

想到什麼做什麼。
這樣看似多元且題材豐富的頻道
會讓觀眾質疑他的專業性,
這樣的頻道類型價值非常低落。

我們今天是要來解決問題的,
我擔心最新的手機CP值不高,
我不想當「盤子」,
所以我需要有專業的分析意見
讓我做判斷。

因此會讓人信任更關鍵的因素是,
這個頻道是不是
都是在專門在講手機開箱。

例如YouTube界的長青樹-蔡阿嘎,
幾乎什麼題材都拍,
你會覺得他的頻道很豐富多元。

當然,他也有拍過手機影片,
但你今天的問題是:
「我要不要買最新的iPhone手機?」

比起蔡阿嘎,
你應該會更相信電獺少女、
蘋果爹的建議吧!

因為他們的頻道都在講3C產品,
未來只要我有類似的問題,
我就會去這些我認為
很專業的頻道去尋求解答,
這就是「精準」所帶來的信任效果。

《信任還不夠,被記住才有價值!》

我們把YouTube替換成
學習歷程檔案評分系統,
而審查委員
需要被解決的問題只有一個:

「誰是適合就讀我們校系的學生?」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
學生們用學習歷程檔案來回答教授:
「我有比賽得獎證明、
檢定成績、上課認真做筆記…。」

每個人都提供非常豐富且多元的答案,
希望可以呈現自己的
專業能力、語言能力、
熱心關懷、邏輯分析等等。

這樣,審查委員要相信誰的答案?
我知道每份檔案都值得被相信,
因為提供的數量足夠多,
但記得住嗎?

我得很實際地告訴你,
這樣的呈現
會讓人一個都記不住!

在個人申請的制度中,
每位同學最多
可以提供給一個校系15份檔案。

包括3件課程學習成果、
10件多元表現;
多元表現綜整心得1件、

高中學習歷程反思、
就讀動機、
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
這三個要合併成1件。

如果一個校系要收30位學生,
那就要看90位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
我們一人就算只提供10件,
那審查委員們

就要在短短一到兩週內
看完900份以上的資料,
你可以體會那是
多麼可怕的工作量了吧!

如果我們在這十多份檔案中,
呈現非常多元的優點,
那就會非常容易被遺忘。

因為人類的短期記憶
最多只可以記住
「5到9個單位」的資訊量!

例如車牌號碼BHU-3691,
這七個毫不相關的數字
就是七個單位,也是普通人
可以瞬間記住的單位極限。

但如果今天車牌號碼是BBB-3388,
那你應該會記得更牢固,
因為我們可以把它分為BBB、33跟88,
這樣只有三個單位,
對於短期記憶來說更為友善。

那我們要怎麼在短短的5分鐘內,
高達10多件檔案中,
進入到審查委員的短期記憶區呢?
關鍵就是「減少資訊量的單位!」

學生會提供的檔案類型很多,
有專業性報告、活動性企劃、
各類的比賽檢定。

如果每個項目都毫無關聯,
這樣的資訊量就太過龐大。
但如果這些不同類型的檔案,
可以聚焦在特定的點上,

那對審查委員來說,
就是只有「一個單位」的資訊量。

例如,我今天提供一篇小論文、
一份社團成果發表、
一份公民課的課程學習成果、
一次服務學習的經驗。

每份報告都很詳細的介紹
你自己在當中所學的內容,
小論文可能是
對新住民的經濟弱勢探討、

社團成果發表
是義賣餅乾的過程、
公民課的成果是在講
你對公民權利的學習、

服務學習是你
到偏鄉國小去教英文,
這些資料多元豐富
卻彼此不相關。

那審查委員就是看完,
頂多很肯定你,然後就忘記你,
你的學習歷程檔案
在一瞬間就變得毫無價值。

但如果我們把資訊量的單位
下降到只有「新住民」一個,
那就會帶來
完全不一樣的價值效果。

例如我們在公民課中學到
每個台灣國民都有基本的公民權利,
包括新住民;

去偏鄉國小教英文的對象
也是新住民的小孩;
為了幫這群新住民的小孩
募集教育資源,

所以開始了餅乾義賣;
最後觀察了這群新住民學童
與家庭的狀況,
寫了一篇關於新住民
經濟弱勢探討的小論文。

這樣,我們的資訊單位量,
就從多元的四份檔案,
聚焦在一個
「新住民」的精準單位,

而這也成為了我們的個人標籤。
讓我們這個人可以被
快速地被審查委員索引出來。

多元只會讓人遺忘,
精準才會創造價值。
雲端輔導室,陪伴你生活大小事。

#讓你的學習歷程被教授訂閱起來
#Youtuber
#系列文

留言

購物車
Scroll to Top